您的位置: 首頁  >  學生事情  >  團學風采  >  正文

團學風采

教師教育學院開展“重走台州紅色之路”實踐活動

宣布时间: 2021-05-12    浏覽量:

5月9日,台州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體育學院)黨總支組織學生實踐隊前往紅色教育基地——仙居縣委舊址紀念館,開展“重走台州紅色之路”實踐活動,沿著紅色足迹學黨史,引導青年學子在黨史故事中厚值愛黨愛國情懷,引領青年學子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



獻花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

仙居是革命老區,具有光榮的革命鬥爭曆史。從土地革命開始,共有400多位共産黨員、革命戰士和革命群衆爲了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支付了寶貴的生命。在仙居的東大門懸東嶺,有一座巍峨的紀念碑高高聳立在青山之巅,像一柄利劍直刺雲天,這就是仙居縣烈士陵園的革命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紀念碑設計以“生根開花”爲主題,碑身由一根截面爲五角星形的柱體和下半部挑出的五個“花瓣”組成。五角星象征革命先烈,花瓣象征勝利之花。整個紀念碑形象的表達了烈士們爲了革命事業抛頭顱,灑熱血的高尚品格和英雄氣慨。碑身正面有原國防部長張愛萍上將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銘文,碑身的反面有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炳森題寫的碑文。

踏進莊嚴肅穆的仙居烈士陵園,實踐隊員排著整齊的隊列迎階而上,尋訪紅色足迹,重溫革命门路。那革命烈士紀念碑巍然耸立,浩氣長存。站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同學們懷揣著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心、緬懷之情,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接著,實踐隊員向烈士紀念碑三鞠躬並向革命烈士敬獻鮮花,以寄托深切哀思,表達高尚敬意。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承載著厚重的曆史,傳遞著感人肺腑的正能量,時時刻刻激勵著仙居人民不畏艱難,奮勇開拓,用雙手創造越发輝煌璀璨的明天。


聆聽革命故事,傳承革命精神

進入中共仙居縣委舊址紀念館,一件件珍貴的曆史展物,一幅幅镌刻曆史的圖片,館內收藏了當年紅十三軍和浙南遊擊隊三五支隊戰鬥用過的刀、槍等實物,革命先輩們使用過的農具,如搗臼、犁具、蓑衣、草鞋及制作工具等。另外陳設有原縣委事情人員的生活設施以及介紹革命前輩豐功偉績的圖片資料。實踐隊員跟隨紀念館講解員的介紹,走進那如火如荼的革命歲月。實踐隊員以曆史追溯者的身份,置身于這段穿越時空的精神之旅,觸摸著浸染了狼烟硝煙的紅色印記,聆聽著紅旗漫卷中那些激昂的號角。戰火紛飛的年代,軍民一心,抛頭顱,撒熱血,不屈不撓,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書寫了無數不朽的曆史詩篇。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到解放時期,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回蕩在耳邊。實踐隊員用心聆聽,凝視珍貴曆史實物與文獻資料,重溫那段激勵人心的峥嵘歲月。

憶往昔,峥嵘歲月稠;看今朝,山河特别嬌。生活在宁静、富強的年代,大學生們怎能忘記這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又怎敢懈怠放任自己,踏上這片神聖的、帶有濃厚紅色曆史的土地,同學們感伤萬千,通過聆聽黨的革命故事,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道德品格,堅定信仰跟黨走。


重溫黨團誓詞,不忘初心使命

在紀念館內,豎有一塊入黨誓詞。中國共産黨的入黨誓詞,是新黨員在入黨時對黨和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和保證,同時也是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爲准則,體現了我黨對黨員的基本要求。爲堅定理想信念,堅守行爲准則,踐行黨員標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用實際行動彰顯黨員本色,全體黨員在楊華琴老師的帶領下,面向黨旗,莊嚴宣誓,向黨讲明他們最真摯的承諾。緊接著,由朱萌老師帶領全體團員重溫入團誓詞,鮮豔的團旗下,全體團員舉起右拳莊嚴宣誓,接受心靈的淨化和洗禮,以牢記共産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在紀念館紅色講堂,實踐隊員認真聆聽楊華琴老師給各人帶來的一堂微黨課——“憶長征歲月,悟紅色精神”。長征,不僅僅是25000裏的路程,也不僅僅是兩年的跋涉,那是一群勇士承擔起了中國未來的曆史重任!80年前的長征史,是一段震驚世界的軍事史。漫漫長路,留下無數戰士的生命,也給紅軍將士們心靈深處留下了最難以磨滅的那道印痕。那些被荒煙蔓草掩蓋的歲月,那些永遠留駐在長征路上的革命英魂,那是劃過中國地圖一直滑到曆史深處的刻骨銘心的一筆。那一慕慕生動形象地講述,展現了革命先烈抛頭顱灑熱血的壯志激情,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們的曆史責任感。



參觀國防教育,堅定家國文化

走出紀念館,走進國防教育館。國防教育館,由中國古代軍事思想、毛澤東軍事思想、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六位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门英雄人物、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五個部门組成。展覽館圖文並茂,這些曆史,昭示著共産黨人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對人民的無限深情、對事業的執著忠誠。

參觀展覽,實踐隊隊員認識和提高了國防意識,認識了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门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認真學習了奮鬥拼搏的老一輩共産黨人、革命志士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愛黨、愛國精神,感受革命先烈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


憶苦思甜想當年,赞美祖國頌黨恩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在姚岸人民公社前,實踐隊員啃著饅頭,憶苦思甜想當年。“憶苦”,不是一味的以苦思苦,以苦造苦,而是時時刻刻都警醒自我,提高我們青年一代在宁静年代的糧食危機意識;“思甜”,不是一味的以飽爲飽,飽足浪費,而是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遙想革命年代,紅軍饑寒交迫中爬雪山、過草地、啃樹皮、嚼菜根的艱難。憶苦思甜”從來都不是一句口號,它是一種銘記“曆史不易、傳承節約”的意識,是印在我們腦海中,刻在我們骨子裏的一種精神。在曆史長河中,在饑寒交迫時,在時代變換間,唯有不滅的思苦節約精神一直指引著我們生存、成長。

而如今,我們未曾經曆過該貧苦生活。革新開放40多年來,我國社會生産力不斷發展、物質産品日益豐富、人民群衆收入普遍提高。這一切幸福的生活,源于祖國的強大,源于中國共産黨的正確領導。面對著繁榮富強的祖國,歸途中實踐隊員全體合唱《赞美祖國》,心懷感恩,歌頌黨恩,唱響雄心。實踐隊員認爲,作爲新時代大學生,要學習革命先輩的高尚精神,在革命先輩的感人事迹中罗致力量,錘煉品德修爲,練就過硬本領,勇擔時代重責,砥砺奮進,做新時代新青年!

據了解,本次活動爲台州學院“重走台州紅色之路”系列活動之一,學校共組建12支實踐隊伍200多名師生,奔赴台州9個縣(市、區),踏上重走台州紅色之路的征程,追尋先輩奮鬥過的足迹。後續學校還將根據走訪調研情況,編寫出书《重走台州紅色文化之路》通俗理論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