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由台州學院教師教育(體育)學院主辦的“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裏路——新時代師範生的研學素養”名師講堂在5302會議室舉行。本次活動特邀溫州大學實踐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研究與指導中心常務副主任鄧純考教授擔任主講,學院黨委副書記吳磊,輔導員屈佳妮及四十余名師範生參加講座。

鄧純考教授現場講授
鄧純考教授以“新時代師範生研學素養”爲焦点,結合當前教育配景與傳統文化智慧展開論述。他引用《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提出的“青少年社會責任與家國情懷培養”理念,強調“讀萬卷書”與“行萬裏路”的深度融合是培育未來教育者的關鍵。針對當前教育中“五育缺失”“實踐教育不足”等問題,鄧教授指出,研學旅行是破解“育人偏差”的重要路徑,能夠通過社會實踐實現“書本知識與生活經驗”的有機統一,培養學生適應社會、團隊協作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講座中,鄧教授深入剖析了研學旅行的育人功效與社會價值。他提到,研學課程設計需遵循“分學段差異化”原則,如浙江農夫山泉水源研學基地圍繞“水”主題,爲小初高學生分別設計“珍貴的水”“地球水資源”“水質監測”課程,既契合學段認知特點,又與學校課程銜接。同時,他援引皮亞傑“具身學習”理論,強調“學習是身體、心智與環境的統一”,倡導師範生在教學中打破“離身學習”局限,引導學生通過多感官參與提升學習效果。
此外,鄧教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罗致智慧,列舉孔子“學而時習之”、朱熹“格物致知”、王陽明“知行合一”等思想,印證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實踐教育傳統。他呼籲師範生傳承“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理念,將研學旅行作爲落實“五育並舉”的重要載體,助力學生培育家國情懷、強健體魄與健全人格。

學生現場提問
在互動交流環節,學生們圍繞研學旅行的現實挑戰與創新踴躍提問。鄧教授以溫州大學“山海工學團”項目、“家校社協同”設計低成本項目等一一做了回覆。
本次講堂立足教育前沿,融合理論與實踐,爲新時代教院師範生深化研學素養、擔當育人使命提供了寶貴啓示。
文:俞興傑/圖:王欣/審核:林輝傑、吳磊/責任編輯:屈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