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教師教育(體育)學院舉辦陳鶴琴論壇第三講“孤獨症兒童會話障礙康複:基于會話障礙特質的關鍵行爲支持”講座

宣布时间: 2025-04-21    浏覽量:

4月17日下午,台州學院教師教育(體育)學院在A5教室乐成舉辦了一場題爲“孤獨症兒童會話障礙康複:基于會話障礙特質的關鍵行爲支持”的講座。此次講座由溫州大學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學前教育系教授、溫州大學孤獨症兒童教育與康複研究中心主任李曉燕主講,副院長任翔宇主持。

講座現場

講座伊始,李曉燕博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了孤獨症兒童的定義和特征,以及她與她的學生在特殊教育方面的建設與實踐,使與會者對孤獨症和特殊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她通過四個具體案例,詳細分析了孤獨症兒童在家庭中面臨的問題與困境,家長的做法對孩子發展的影響,提出溝通(語言)幹預過程中的四級優先級,她說道:“溝通像蓋屋子,先打地基(會話意識),再搭柱子(會話關系),砌牆刷牆(會話內容),最後裝修(會話組織)。如果直接砌牆刷牆(教詞彙),经常無法完成一個完整的屋子,而且容易坍毁在分析過程中。”

李教授犀利地指出了當前的幹預誤區,對比了傳統的“教語言”與現在新視角下“建橋梁”在焦点目標、互動偏向和評估重點上的差異,並使用典型場景輔助說明,幫助同學們理解。她特別強調了正確幹預要领的重要性,並通過失敗案例的剖析和進階案例的對比,使各人對孤獨症兒童康複的複雜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講座現場

而後,李曉燕博士指出了面對孤獨症兒童教育的四個焦点改進方式——從“專門教”到“日常學”;家長要學的是關鍵行爲;配合活動和情感聯結優先于語言糾正;給自己定量化可操作的目標。李教授用具體親切的類比和例子,嚴謹細致的研究內容來闡述這四點改進的方式,從發現現象,提出問題,解決改進的邏輯順序出發,細致講述。

講座過程中,同學們全神貫注,認真聆聽李教授的講解。许多同學体现,李教授的講解生動有趣,案例分析貼近實際,讓他們受益匪淺。正如一位大二學生說:“這是我第一次如此深入地了解孤獨症兒童,李博士的講座讓我對特殊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激發了我對這一領域的興趣。”

在互動環節,同學們積極提問,與李教授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同學詢問了關于孤獨症兒童康複的具體要领,有的同學分享了自己在實踐中的困惑。她耐心細致地解答了每一個問題,並給予了寶貴的建議。現場氣氛熱烈,同學們紛紛体现,通過與李老師的互動,他們不僅解決了許多疑惑,還獲得了更多的實踐指導。

互動提問

講座結束後,學前教育系主任方銀葉博士對李教授精彩的講座体现感謝。此次講座不僅爲同學們提供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术,也爲他們搭建了一個與專家面對面交流的平台。講座結束後,同學們紛紛体现,這次講座讓他們收獲頗豐,不僅拓寬了視野,還增強了他們對特殊教育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主講人簡介:

李晓燕博士,温州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温州大学孤苦症儿童教育与康复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融合教育千校联盟专家组成员,游戏课程化联盟理事,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成员,温州市幼儿园课程革新专家组成员,温州市特殊教育委员会成员,温州市学前教育名师事情室导师。深耕孤苦症儿童教育研究领域20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课题1项,完成专著3部。在《中国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国际权威SSCI期刊《Autism Research)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First Language》等孤苦症研究、语言研究领域顶刊发表论文40余篇。

首創"孤獨症兒童特質中心療育模式"及"成人會話關鍵行爲幹預法",爲破解孤獨症兒童語言與社交障礙提供了創新且有效的解決方案。帶領團隊累計幫助浙江、江蘇、福建等地400余個家庭顯著提升兒童溝通能力,獲得家長及機構的高度認可。此外,還研發了孤獨症兒童交流與溝通康複系列課程,共計8個模塊。

文:張晨豔、徐佳鑫/圖:張晨豔、徐佳鑫/審核:張夫偉、張櫻櫻/責任編輯:陳建峰